Loadrunner关联怎么设置?

一、自动关联
自动关联包含两种机制:
一种是loadrunner通过对比录制和回放时服务器响应的不同,而提示用户是否进行关联,用户可自己创建关联规则,这个功能可以方便的使我们获得需要关联的部分,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自动关联所检测到的关联点不一定真的需要进行关联,这要我们更具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有些需要关联的动态数据自动关联无法找到,这是就需要做手动关联。
另一种是loadrunner自带的自动关联规则,在录制脚本时,会根据这些规则自动创建关联。

自动关联的步骤如下:
1、开启自动关联选项
刚才提到的两种关联机制,如果用户想使用loadrunner自带的关联规则创建关联,那么需要在【Recording Options】>【Internet Protocol】>【Correlation】中启用关联规则,选中“Enable correlation during recording”,当录制这些应用系统的脚本时,VuGen会在脚本中自动建立关联。也可以在【Recording Options】>【Internet Protocol】>【Correlation】中添加关联规则,达到自动关联的目的。

如果需要在回放脚本时,loadrunner自动检测需要关联的部分,那么需要在【Tools】>【general options】>【Correlation】中选中“save correlation information during replay”和“show scan for correlations popup after replay of vuser”,当回放玩脚本后,会弹出Scan action for correlation窗口,进行关联点的搜索

2、录制脚本

3、回放脚本
如果录制的脚本存在需要做关联的部分,那么在回放脚本时会出现错误

4、系统自动弹出检测关联对话框,或手动启动关联检测对话框
如果选择了【Tools】>【general options】>【Correlation】中的“save correlation information during replay”和“show scan for correlations popup after replay of vuser”,那么在回放脚本后会自动弹出“Scan action for correlation”窗口,点击“yes”进行自动查找
如果没有选择上述设置,那么也可以按CTRL+F8启动关联自动搜索

5、查看系统检测出的关联点进行关联设置
如果在录制和回放中存在差异,loadrunner会在“Correlation Results”中列出需要做关联的内容,用鼠标点击一条需要做关联的内容,点击“Create Rule”,系统会显示获得当前数据的规则,点击“yes”,完成规则的创建,同时查看脚本中增加了一个web_reg_save_param函数
也可以点击【Correlate】按钮创建关联,一笔一笔做,或是按下【Correlate All】让VuGen一次就对所有的数据建立关联。
注意:由于Correlation Studio会找出所有有变动的数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做关联,所以不建议您直接用【Correlate All】。

6、回放脚本检查关联的正确性
创建好关联后,回放脚本检查关联的正确性

二、手动关联
第一步:录制测试脚本,录制二遍
第二步:使用WinDiff工具找出两次脚本的不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关联 
第三步:确定插入关联的位置
第四步:在VIEW TREE中使用web_reg_save_param函数手动建立关联
第五步:将脚本中有用到关联的数据,用参数代替
第六步:验证关联的正确性

下面详细介绍:
1、录制测试脚本,录制二遍
这一步就不用多说了,相同的操作,录制两份,分别保存

2、使用WinDiff工具协助找出需要关联的数据,在第二份脚本中,点选VuGen的【Tools】>【Compare with Vuser…】,并选择第一份脚本。
 
3、 接着WinDiff会开启,同时显示二份脚本,并显示有差异的地方。WinDiff会以一整行黄色标示有差异的脚本,并且以红色的字体显示真正差异的文字。(假如没看到红色字体,请点选【Options】>【View】>【Show Inline Differences】)。

查看二份脚本中差异的部份,每一个差异都可能是需要做关联的地方。

注意:lr_thik_time部分的差异可以忽略

找到不同的部分后,复制,然后打开Recording Log或是Generation Log,按Ctrl+F,在查找窗口中粘贴差异部分的内容,点击查找找到后,查看该部分的信息,确认是客户端的请求信息还是服务器回应的信息

如果出现在 Request Header For Transaction With Id 3 Ended 个部分,那证明是客户端发出的请求,这里是不需要做关联的。
一般做的关联都是出现在****** Response Header For Transaction With Id 7 ******和****** Response Body For Transaction With Id 7 ******中的部分。

在找到这个信息后,需要记录如下信息:
a.记录这个不同数据之前的内容和之后的内容
b.记录这个不同数据出现的位置,是Header还是Body

4、确认插入关联的位置
我们在日志中找到了两次脚本的不同点的位置,根据这个位置,我们再确定是在哪个请求之后产生的,也就是说要定位发生不同点的response是由哪个request产生的,找到了这个请求的函数位置,我们就知道要往哪里做关联了。

5、插入关联函数
在插入关联函数前,我们先介绍关联函数web_reg_save_param
一个web_reg_save_param函数的例子:
web_reg_save_param ("sessionid",
      "LB=Session_id:",
      "RB=;",
      "Search=Body",
      LAST);

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几个常用参数的含义
语法:int web_reg_save_param(const char *ParamName, <list of Attributes>, LAST);
参数说明:
ParamName: 存放得到的动态内容的参数名称 
list of Attributes: 其它属性,包括:Notfound, LB, RB, RelFrameID, Search, ORD, SaveOffset, Convert, SaveLen。属性值不分大小写 
LB( Left Boundary ) : 返回信息的左边界字串。该属性必须有,并且区分大小写。 
RB( Right Boundary ): 返回信息的右边界字串。该属性必须有,并且区分大小写。 
Search : 返回信息的查找范围。可以是Headers,Body,Noresource,All(缺省)。该属性质可有可无。 

那么如何插入该关联函数呢?
1.将vugun切换到 view tree 模式下

2.在左边的列表中,找到在上一步发出请求的函数,点击“右键”选择“insert before”

3.在弹出的“add step”对话框的“find function”中输入“web_reg_save_param”,点击“ok”
在“parameter name”中输入,关联函数的名称,这里最好有含义,“sessionid”
在“left boundary”中输入,刚才记录下的不同点字符串的左面的几个字符,定义左边界,Session_id:
在“right boundary”中输入,刚才记录下的不同点字符串的右面的几个字符,定义右边界,;
在“search in ”中,选择“body”
点击“ok”

4.回到脚本编辑模式下,查看该函数插入是否正确
在发出请求的函数前应该看到:
web_reg_save_param ("sessionid",
      "LB=Session_id:",
      "RB=;",
      "Search=Body",
      LAST);

5、将脚本中有用到关联的数据,用参数代替
如发出请求的参数如下,那么将原来服务器返回的动态值使用{ sessionid } 来替换: 
web_submit_form("login.php_2",
      "Snapshot=t2.inf",
      ITEMDATA,
      "Name=login", "Value=wangjin", ENDITEM,
      "Name=password", "Value=wangjin", ENDITEM,
      "Name=Session_id","Value={ sessionid } ", ENDITEM,
      "Name=Submit", "Value=Login", ENDITEM,
      EXTRARES,
      "URL=/media/images/border_bg_l.gif", ENDITEM,
      "URL=/media/images/header_bg.gif", ENDITEM,
      "URL=/media/images/th.gif", ENDITEM,
      LAST);

6、验证关联的正确性
回放脚本,验证关联的正确性



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