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个人读后感悟

下面说说我对这本书的感觉,因为刚刚读完,所以记得多且清晰。

从书的名字可以看出,这是教你如何成为测试架构师的一本教材。

提起测试架构师,相信我们所有人,基本都不知道测试架构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又需要会什么呢?甚至很多人从业以来也从来没见到一位真正的测试架构师。

可能我们在公司的职级里看到p7可以叫做测试架构师,但是这个也就仅仅是叫做。可能到p7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啥叫测试架构师,为啥其他人叫做测试开发专家,测试专家的。

一开始我也是对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以为测试架构师就是升级路上的一环而已,从功能点点点 到  自动化 到测试开发 到高级 到资深 到测试架构师。

其实,这个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我的这个想法一开始就错了。

下面让我来对其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们的测试一般会走俩条路线:

  • 1、管理路线;
  • 2、技术路线;

提起技术路线,大多数测试同学会单纯的以为只有代码,自动化,测试开发,压力测试,安全测试这些算技术,然后忽略最根本最古老的的 测试流程/测试用例 等。

其实,技术路线中一条很重要 很古老 很核心的路线,就是 纯测试本身的技术。它和代码无关,仅仅是把测试基础理论发挥到极致,就衍生出了很多我们想都没想过的超强控制软件质量的一种能力。

所以完美的一个团队中,需要一个精通人力管理/任务分配/人心控制的 领导。一个精通各种自动化/测试开发/测试工具的测试开发。一个精通测试基础技术,理论流程的 测试架构师。

而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成为这样稀缺的测试架构师的书。

不过当我真正开始看的时候就认识到为什么 我们很多人都没见过 不清楚测试架构师的原因了。因为这里面的道理和技术真的是太深奥了,整本书不能说晦涩难懂也差不多了,最主要是非常无聊且枯燥,各种数据,统计,分析,预测。你甚至看了几十页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记得刚刚看了什么内容。 看一遍尚且如此痛苦,更何况真的去做测试架构师,更何况去凝练写出这样一本书,加上测试开发/自动化测试工资高等原因,导致传统测试架构师这条路的高手越来越少见了。

当然,我是比较有强迫症的,说看完测试领域所有书就看完所有。不会因为这样一本书而破例中止。

但是随着看的深入后, 大概大半本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顿悟了,居然能看的进去 而且能分析出来,甚至能预测到作者接下来要讲什么了。

我发现,这本书的各种基础理论 概念,虽然索然无味,但是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思考方式,融入到你的基础测试能力中。整个过程你甚至感受不到有变化,只有积攒很多很多哦之后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刚看的时候 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一个真实的例子就是,最近我支援各端测试任务,一个前测试同事和开发说至少需要3天测完的东西,我只用了一天不到,而且发现了好多历史遗留漏测的超隐秘的bug,然后本应该开发同学缓慢修复的过程中,我能精准定位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统计并且预测剩余bug数,来帮助开发同学迅速修复。

当我看到后面的时候才越来越觉得,这本书里的东西根本就是无数血与汗凝集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概念,虽然作者看起来完全不懂自动化/代码,但是在纯理论和测试本身的领域来说可以算无敌了。但是我并不是很推荐,这本书大家也不要轻易尝试,如果我没有突然间领悟,估计读完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就是在浪费大脑细胞和宝贵的时间。所以 建议大家当测试做到瓶颈或者已经有很深很深的基础后再静下心慢慢看,能得到多少成果 全在你的悟性多高了。

而我得到的最大的并不是 作者希望的——提高我自身的测试技术本身的属性值。

我以一个资深测试开发的基础去阅读这本书时,发现无数个可以整合代码和测试理论技术的信息 ,来产生一种新的东西。来让测试本身发扬光大起来,稍微纠正一下当下的 测试唯代码至上 的浮躁风气。

比如:这本书中提出一种缺陷趋势双曲线图的概念,需要架构师每天记录bug的总数和修复数,然后凭借多年的经验,分析这个折线图,来判断当前的形式,测试方法,测试成本,风险,开发同学的水平,甚至预测接下来的拐点和最佳上线时间的 终极经验。

我后来对其引入了代码技术,自动每天记录生成这个图,然后进行自动分析代替架构师的肉眼,以后再结合大数据和ai深度学习,预测出本来只有架构师才能预测出来的关键信息。这样推广起来肯定不错,毕竟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幸和有钱聘请到一位传统的测试架构师的,靠着这套算法,我们很小的迭代项目和很小的公司和团队,也可以享受到如此高昂的测试待遇,岂不是很美好? 

而像这种有巨大商机和上升空间的机遇,这本书中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在这些传统的优秀技术被人彻底遗忘之前,用新兴的技术来让其焕发新生,重新王者归来 才是最棒的。

但这也是我阅读所有书中最长的一本,中间无数次想中止,到现在都不太记得里面的很多技术概念和方法策略。

却又突然想起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的时候说过: 

忘了么?

都忘了! 

还记得什么招?

什么招都想不起来了! 

那就成了!

我开始明白很多技术往往是无招胜有招,它们会融入到你的骨子里成为你的基础属性。最高境界就是你可以运用自如甚至自创,而不是只记得死招死式,要学会理解本质来才行。

最后,如果你能完全看懂我这整篇文章,那么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你。但是这条路及其艰难且不被当下看好。

源自公众号 测试开发干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