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这碗饭,现在是越来越难吃了

我是一名测试工程师,今年10+岁了,游走在产品研发线上,与产品小妹、开发小哥、运维大叔一起维护着研发世界的和平,我的主要技能就是究其一生使出浑身解数与bug斗智斗勇,保障产品的质量,可是这10年来我走过的路并不平坦……

测试这碗饭,现在是越来越难吃了

测试萌芽

这是200X年到2010年之间的混沌时期,我差不多就是在这段时期出生的,刚出生的时候我还不叫测试工程师,我的主业还是研发,偶尔辅助做做测试的活,后来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国外先进研发思想的流入,产品体量和复杂度也越来越大,用户的体验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的研发流程也规范起来了,测试思想终于从混沌中萌芽并走向正规……随着瀑布模型(如下图)开始盛行,研发线上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运维大家各司其职,其乐融融,我也正式有了自己的title:测试工程师。

测试这碗饭,现在是越来越难吃了

测试初期

这段时期大概是在2010年到2013年左右,这时期我已经可以名正言顺的打着测试的旗号,拉起队伍,编入研发大队中,对外我们一般叫xx软件测试部/xx测试组,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打中后期,前期需求调研和分析完后,输出需求文档,这时我们测试小队就开始介入,从测试的角度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评审后我们就开始测试设计,针对需求文档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等开发编码完成提测后,就依照测试用例做功能测试执行,基本上就是大家熟知的点点点操作,后来互联网的发展更快了,用户的需求也随之变化越快了,研发大队的领导说:我们现在的研发模式有点慢哇,一个需求做半年,才刚上线客户需求又变了,咱们又得需求变更……然后研发模式就开始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期间出现了V模式W模型(如下图):

测试这碗饭,现在是越来越难吃了

这样测试的范围和边界就更加清晰了,但是测试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天天加班点点点bug还是捉不完,慢慢感觉到体力不支……

自动化为王

这时期大致可以从2012年或更早一点点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自动化为王的全民高潮期大概在2014-2016年的移动互联网高潮期,各个公司的情况可能跟自身测试技术的发展情况而有差异。经历过前期的成长和移动互联网的发酵,PC和Web端之外,还有移动端大行其道,面对这么多平台的兼容性和适配测试,这种重复点点点劳动已经让我失去了测试的乐趣,麻木的大脑只剩下手还在机械的点点点了,突然有一个声音在测试界炸响:为什么不把一部分工作交给机器来自动化测试?于是全民自动化时代开始来临,各种自动化测试框架和工具先后引入我们的测试舞台,经过实战洗礼验证,Web端留下了著名的Selenium自动化测试框架,移动端Appium、Robotium、UiAutomator、Monkey等百花齐放……各大公司开始把自动化测试作为招聘的技术指标,把自动化测试覆盖率作为测试的KPI,各大培训机构也大力跟进宣传和鼓吹,一遍热闹祥和!测试界大家都在积极学习自动化测试技术……

冷静期

学过了自动化技术,我现在走路都带风,开发路上叫我都不应,我也是会码代码的人儿!以前天天点点点,现在我天天写自动化代码,甭管什么项目,功能测试搞完就开始上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线性代码写的飞起,一顿操作猛如虎,发到线上二百五。各种测试指标都做的贼漂亮,为啥线上bug还那么多,甚至还没以前纯点点点时代的好,该背的锅还是得背,总结会上认真反思后,大家都冷静下来了,自动化测试的效益并没有体现,自动化的稳定性欠佳,脚本的维护占据着大家的功能测试时间,导致顾此失彼,这时候我开始分析什么功能点或者业务场景适合自动化测试,只做适合的,脱离业务的自动化测试就是废柴,业务测试为主,自动化测试为辅,慢慢的摸索出了冒烟自动化测试,回归自动化测试,稳定性自动化测试,兼容性自动化测试……

互联网需求和流量暴增之后,大数据、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等概念又开始横行,各种RPC通信、模块化测试、数据链路测试、docker容器化技术、mock技术……让人头大,测试越来越难了,让我静一静……

专项崛起

自动化测试回归了它正确的用途,又让我腾出了一只手,于是我又有时间去研究去深入学习了。突然资本寒冬来临,以前站在风口起飞的猪很多都摔得挺惨,公司面临业务收缩和人员裁减,研发线上诚惶诚恐,该来的还是得来,首当其冲的没有意外就是测试,谁让咱不是直接产出方呢!留下来的我也要尽快表现,体现测试的最大价值,所以按照金字塔理论(如下图)我要深挖测试的深度。

测试这碗饭,现在是越来越难吃了

于是我开始研究接口层面的测试,以及各种性能、安全、兼容性、稳定性、服务器等专项测试。以前需要开发提交80%以上的功能代码后才能提测,现在通过接口测试的方式,在一个模块或功能点做完后就可以提前介入测试对应的接口了,这个我称它叫测试左移。以前的性能测试有专项性能团队来做,现在人员缩减都得自己搞了,针对某些接口做专项性能测试,一开始我选择用开源的Jmeter来做,可图形可二次开发玩的很欢快,后来深入原理后发现自己写多线程模拟也是一样……发现接口测试的简单直接后,我把自动化测试的重点放到了接口测试,针对接口开始设计自动化用例,做成稳定性和可维护更高的接口自动化测试。尝到甜头后,测试环境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胃口,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线上环境,通过线上接口和服务监控,对线上服务做可用性和稳定性监测……这个我称它叫测试右移。

测试开发之道

随着时间流逝,我逐渐把测试的触角伸到了研发流程的各个方面,这时我感觉到自己的技术储备开始不够用,边学边用,小步快跑,我不再想处于等待提测的状态,想努力打通整个环节,让测试始终贯穿其中,所以我就开始将测试的各个环节集成到研发平台中:

持续集成(CI):集成代码编译打包Jenkins服务,代码提交自动触发编译打包;

持续测试(CT):集成自动化测试平台,代码提测冒烟测试不过关自动打回,发布之前跑一遍自动化回归测试;

持续部署(CD):与线上环境打通,代码包部署支持一键灰度发布,A/Btest,告别通宵发布的噩梦;

持续监控(CM):集成线上测试监控服务,异常告警、智能降级与恢复一步到位。

打通了上面的全流程平台建设,感觉就像打通了人体的任督二脉,我开始走向测试开发之道:以业务测试为辅,技术测试为主,自动化测试、专项测试、测试工具开发、测试平台开发、测试/研发流程优化……都是我的工作内容,我现在不仅仅是为质量保驾护航,也是为产品负责!

下个10年

就目前普遍国内公司的测试技术发展和进度,测试开发的极限还远远不到,下个10年还有得玩~只是测试这碗饭,现在是越来越难吃了!

源自公众号 测试开发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