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测试总监的那些年那些事

今天来跟大家聊下我当年做测试总监的一些经历。

每次问我有关职业发展的问题时,我都会反问两个问题。一是你当下最喜欢做的工作是什么,二是你当下最擅长做的工作是什么。

面对这两个问题,大部分人的回答都很相似。先是一愣,然后含含糊糊的说三个字 “不知道...” 或  “没想过...”。

的确,吃喝玩乐,娶妻生子,才是大多数人的基本诉求,什么理想与目标,似乎都不是你蹦一下就能够得到的,这种感觉像极了一头拉磨的驴子,只能蒙着眼睛不停的向前跑,否则就会挨鞭子。

我常说,哪有什么人生规划,都是历史机缘的巧合罢了。

就像我的简历,凡是看过的人都会问:“你做过测试?为什么会选择去做测试呢?”

我做测试总监的那些年那些事

选择?对很多人来说,职业生涯的发展真的是选出来的吗?一切都是被迫的,一切都是莫名其妙的。

以前我曾说过自己带着两年的创业史,身背近五十万的债务,来到了大智慧办理入职手续,开始了新的人生。

这段台词非常耳熟,像极了小时候看到的童话小说,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恩爱一生。

很可惜,人生毕竟不是小说,把一个人写死了,还可以用某个场景让他复活。

1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过走投无路的经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什么理想,什么目标,都变得毫无价值,能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

2011年底,那场创业悲剧,让我和我的家人几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在公司开始清盘的第二周,有位朋友给我介绍工作,说是大智慧在招聘架构师,对口研发中心的HRBP正好是他女朋友,问我有没有兴趣。

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来早不如来得巧,关系那么铁,我自认为八九不离十。

“太感谢了,没想到就我这点破事,你还挂在心上了。”

“先别忙着谢,有个事情要先说下,这个正在招聘的岗位归属测试团队,也就是说,如果你过去,职位最多是测试架构师……”,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有些无奈。

“不知道你是否在意?听说这个岗位他们招了半年,一直不理想,我觉得你肯定能够胜任。”

对当时的我来说,与岗位和职务相比,收入与稳定性对我的吸引力更大。

“无所谓,帮我安排面试吧,”这种爽快程度,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你下午就过去吧,我女朋友那边已经给你安排好了。”

以前的我从来都不信什么牛鬼蛇神,也不信小说上那种纯情的完美结局,但此时此刻,我似乎感觉面对未来以后充满了希望,但又无法面对。

2

面试进行了2个小时,面试官是当时的测试总监,近四十的年纪,说话很稳重。

在谈话中,我们交流了有关阻抗测试的各种问题,并探讨了一些传统测试转型的方法。

这方面的记忆力是我的强项,至今我任然记得一些:

1、只能发现问题,无法解决问题

测试环节,常常在代码编写之后,就算测试小伙伴的能力再强,通过九牛二虎之力测试了致命性问题,但为时已晚,要想重新折回头处理其中的问题是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降低了交付效率,如果不打回修复,则无法保证质量。

2、有能力的不愿意做测试

从事测试工作的小伙伴,一般都没有研发能力,有研发能力的一般也不会来做测试,毕竟无论从地位,还是收入,开发都要比测试高一些。

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3、业务测试与业务验证,傻傻分不清

通常情况下,讨论需求的时候,业务方都会叫上开发,毕竟需要开发去实现,但绝不会叫测试。

这里会形成一种尴尬,因为测试员不可能理解所有的代码,而且没有参加需求环节,所以漏掉一些重要的测试是很有可能的。但业务方不会遗漏,毕竟这是他们的工作核心。

因为,我们经常会碰到,测试没测出的问题,却在业务验证时发现了。

然后有趣的场景出现了,业务怪开发,开发怪测试,测试直喊冤枉。

4、测试环境是世界级难题

测试环境,是每家公司最头痛的问题。比如测试通过,生产报错,再比如测试人员编写的测试是依赖的文档或其他东西,而不是代码,配置和数据存在任何不一致的地方的时候,就会造成问题。

另外,如果测试不是自动进行的,那么极有可能不会被频繁、经常性地进行,这大大降低了发现环境问题的可能性。

在敏捷尚未盛行,职能分工当道的时代,这些似乎都是测试团队的死穴。

而在他们眼里,只要能找到一位具有丰富架构经验的 ‘冤大头’,并组建一个测试架构部,这些问题应该都会迎刃而解。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成为了那个 ‘冤大头’。

3

之前也曾与朋友聊起过这段经历,有朋友说,这些问题用敏捷DevOps就能解决,用不起来是企业文化的问题,找谁来都只能填坑,起不了什么作用。

一切脱离时代背景的评价,都是耍流氓。

在当时,知道敏捷的人不少,了解DevOps的人也挺多,但真正能体系化将这两样东西落地的企业却很少。理论大家都懂,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实践落地,并取得想要的成果,没一个人能说得明白。

而且,伴随着交付压力的增大,研发与测试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想通过一些方法,打通交流的障碍。

第一阶段:应用与基础的测试分离

在入职后的半年里,我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各测试团队的工作,一来混熟人头,二来熟悉业务与现有工作模式。

半年后,我开始与测试总监一起,针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改进。

先来说说组织结构。

我做测试总监的那些年那些事

大智慧的系统是建立在C/S架构之上的,所以研发被天然的分割成 “前端” 与 “后端”,又因公司业务分为 “股票实时行情” 与 “金融数据服务” 两个板块,把 “后端” 分为行情服务端与数据服务端。

当时的组织架构采取的是职能式组织模式,既然研发被分成为三个团队,测试也只能紧随其后。

上一页12下一页


留言